印度又出神作《因果报应》。
这部电影延续了印度悬疑电影的拍摄特点,无能的警察、低声下气的父亲和痛苦的妻女。
再仔细看看这不电影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。
看惯了各种翻转套路的观众也很难猜到最后的发展,甚至有些云里雾里。
直到最后一秒才真正明白了这部电影的意义。
“恍然大悟”是形容这部电影最好的词。
这也让电影在中国上映之后频繁登上热搜,至少是今年所有悬疑电影中的最佳。
豆瓣评分高达8.6,20万人给中百分之50以上的人给出五星的高分。
展开剩余92%究竟是怎样一部电影,让人回味无穷。
还要从主人公丢了一个垃圾桶讲起。
导演尼蒂兰几年前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,因为短片获奖,获得了拍摄长篇的机会。
2017年他拍摄了悬疑电影《猴子玩具》,由于没什么名字没能在全世界范围内上映。
作为一部泰米尔语的电影,实际上受众只在南印度地区。
像我们印象中的宝莱坞电影用的都是印地语,这门语言在印度受众范围更广。
由于语言限制,泰米尔语的电影很难大范围传播,但这部《猴子玩具》却在印度范围内受到一致好评。
算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。
导演尼蒂兰也受到了鼓舞,在拍摄悬疑电影的路上越走越远。
之后,尼蒂兰开始了电影创作,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反复修改,前期准备直到2023年才彻底完善,准备开拍。
可开拍之前电影制片单位强制干预选角,要求西图帕提当男主角,如果他不同意参演,那这个项目将叫停。
尼蒂兰无奈只能找到西图帕提,没想到西图帕提看完剧本后拍案叫绝,二话没说就答应了。
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阵容就形成了。
2023年2月电影确定开拍,投资2亿卢比,折合人民币只有1500万左右。
这个投资费用在国内,只能拍摄一部三四线的小成本电影,效果不敢保证。
尼蒂兰千算万算,把钱花在刀刃上,不敢降低影片质量。
一年半的制作之后,暑期在南印度上映,瞬间点燃印度市场,获得11亿卢比的票房,成为今年的票房冠军。
年底这不电影被内地市场引进,也是刚刚上映就登上了热搜。
被称为今年看到的最好的一部悬疑电影。
这部电影中将暴力美学展现的淋漓尽致,最后再在心灵上扎上一刀。
男主角玛哈拉贾是个理发店的学徒,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,妻子和女儿每天在家等他。
电影采用的事非线性叙事的方式,过去和现在是交叉进行的。
但电影丝滑的专场会让大家误以为是同一天,仔细看来是两个时间的交叉。
有一天,玛哈给孩子买礼物,他在对面的礼品店,妻子和孩子坐在家中,他正在挑选礼品给对面的妻子看,一辆大货车闯入家中,毁掉了整个家,妻子命丧黄泉,孩子被垃圾桶扣住,幸存了下来。
15年后,女儿长大成人,父女俩相依为命,那个救了乔蒂的垃圾桶被父女俩供奉起来,叫做拉希米,成为了他们的家人。
一天出了个小插曲乔蒂被校长冤枉,把玛哈叫到办公室,最后真相大白,玛哈要求校长给孩子道歉。
校长很诧异,这是他不可能做的。
很多人拖走玛哈都没办法带他走,不依不饶让校长道了歉。
这里也可以看出,女儿对玛哈的重要性。
一天,玛哈家里遭到了抢劫,玛哈到警局报案说自己家里丢了个垃圾桶。
三个小偷偷走了三百卢比的垃圾桶,警长不耐烦地给他钱让他买一个新的。
玛哈说,拉希米救了她女儿的命,那是他们家的信托。
三个小偷打斗的过程中刮开了衣服,后背上有个凸出来的耳朵,讲述的时候故弄玄虚,整个警察局都被牵动着情绪。
警察听到这个荒谬的报案理由把玛哈打了出去,他不死心,警察都拉他都没出去。
抓住警察局的杆子,把警局弄得一团糟。
只要他抓住某个东西就不会放手,警察说:不要让他抓住任何东西.
这也印证了玛哈的人物特点。
之后他给了警察四万卢比,对警察说:如果找到拉希米,会给他五十万。
之前有一个镜头是他们去破获偷盗案,被偷走的是黄金,警局伪造了同款黄金给到受害人,自己将真黄金掉包收入囊中。
被偷的是税务局的官员,受贿也非常严重。
这侧面说明了社会上受贿现象非常多,整个社会腐败不堪。
玛哈拉贾利用这一点展开了计划。
之后又加大了筹码,除了答应的五十万,再追加二十万。
这让警官彻底动了心。
一个警察说:如果一个人愿意拿几十万贿赂的话,一定隐藏了千万的财产。
这句话也成为了他们要调查的主要想法。
他们想要的可不仅仅是七十万,因此也更加努力的寻找,他们也把垃圾桶当成了拉希米,一个信托。
没有人知道玛哈为什么要找一个垃圾桶。
后面在镜头中展示,这三个小偷不仅偷了东西还把他的女儿侵害了。
他要报仇。
可为什么不直接说女儿被侵害呢,因为在印度社会,女人的地位太低,也许还不如一个价值“七十万”的垃圾桶更让人心动。
有这样一个细节,在查税局官员的时候,面对偷盗,男人的第一反应是给发言的妻子一巴掌。
证明了女人的地位。
此时电影已经开始了一个小时,才开始逐渐明白为什么要“找垃圾桶”。
三个抢劫犯中,玛哈自己找到一个,他拿着自己吃饭的家伙,一把剃刀,将坏人手刃。
这也是电影的一大特点,暴力美学。
整个画面没有任何高斯模糊,砍掉手臂,最后斩首,都展示在镜头面前。
玛哈像是变了一个人,打斗场面拳拳到肉,看得人热血沸腾。
另一个杀人犯曾经也有着幸福的生活,唯一的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,却用伤害杀人抢劫的钱给女儿红宝石金项链。
说女儿要什么都给,就算是天上的星星他也会给。
与后来侵犯玛哈的女儿抢劫别人的家庭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时间又来到15年之前,玛哈还是个学徒,在发廊里工作,这也是他和杀人犯的第一次碰面。
杀人犯女儿生日这一天,他大摆宴席,街坊四邻都来自己家吃饭。
路过发廊的时候,他进去修剪了头发和胡子。
进门之前他给朋友打电话催促来参加女儿的生日派对,这一电话内容被玛哈听到。
修剪的时候,工具没电了,去买电池,正在这时同伙打来电话,说他抢劫的事情上报了,等到电话说完,玛哈就站在他身后,他猜玛哈听到了他的电话内容。
后来警察找上门来,他们被带走了。
杀人犯给女儿买的项链丢在了店里,玛哈带着女儿和妻子去家里归还,杀人犯的妻子说什么不肯要,觉得这是他杀人抢来的,要送给玛哈一家。
玛哈的妻子表示感谢,让玛哈五对面商店给孩子买个礼物,于是出现了开头货车撞到房屋的那一幕。
撞毁的是杀人犯的家,玛哈的妻子和孩子命丧黄泉,幸存下来的其实是杀人犯的女儿。
最后他伤害的也是自己的女儿。
这时,影片的故事才真正水落石出。
这就是《因果报应》。
之前在翻译的时候,还有名字叫《天道轮回》以及《谁偷了垃圾桶》,而在泰米尔语中直接用了男主玛哈拉贾的名字。
因为这个名字的含义是《伟大的君主》,在影片海报中,男主角也呈现的是一种王者的霸气,一种势在必得的姿态。
但《因果报应》似乎更和电影的主题。
这种小语种的电影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很难传播深远,包括文化的不同,也很难理解,但这部电影把普世的情感展示,把抽丝剥茧的感觉展示的也极好。
包括在拍摄上,男主角的衣服的变换其实就代表着不同的时间和状态,还有一些非直接施暴者的姿态,在印度社会应该会引起很大反响。
而垃圾桶的名字拉希米在印度也是财富和幸运女神的名字,也和女人贴合上,在印度平均每天大概要发生77起女性被侵害的事件发生,而女性的地位就像是“垃圾桶”一样,这些都是隐喻。
就像前面玛哈要找拉希米,警察一直想的是随便找一个垃圾桶给他,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不重要。
这个电影在画面上十分值得去大荧幕上观看,而在细节和隐喻上需要二刷甚至三刷。
每一次看,都会有新的发现。
包括出现了没有几次的小女孩,她身上也有很多细节值得挖掘。
没有一个废镜头,没有一处场景是没有意义的,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。
不仅仅是2024年,五年内最好的悬疑电影非它莫属。
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
更多震撼需要自己悟挖掘。
发布于:北京市